作者: 聶元科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1-04 09:36
中共菏澤市定陶區委書記 聶元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擘畫了2035年遠景目標,謀篇布局了“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定陶區將把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緊緊圍繞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提出的“四三二一”工作思路,聚焦敢于率先突破、后來居上的基本要求,深入謀劃定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堅定不移放大現實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加快轉化優勢,堅持敢于發展、敢于領先、敢于提速,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確保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定陶落地生根。
在激發發展活力上狠抓落實。堅持向深化改革要活力。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定陶區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深入推進“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加快破解難點堵點、加速釋放改革紅利,以公共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以干部的服務效率換取企業的發展效益,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堅持向營商環境要活力。厚植“以客商的期待為期待、以客商的感受為感受”的理念,持續推進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效能革命,持續優化政務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干事環境。堅持向創新驅動要活力。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定陶區將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大力推動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驅動為基點的發展模式。堅持向擴大開放要活力。“雙循環”戰略對菏澤長遠發展是一個重大利好。定陶區將充分發揮大市新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全力助推打造區域循環經濟、內陸開放新高地。
在強化產業支撐上狠抓落實。培育膨脹生物醫藥產業。著力完善全產業鏈布局,扎實推進潤鑫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山東二葉、和諾倍康等11個項目達產達效,加快推動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等8個簽約項目開工建設,聚集和生發一批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努力在“十四五”期間打造成500億級產值、50億級稅收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壯大三個優勢產業。緊緊圍繞打造產業生態鏈、形成產業鏈閉環,高品質提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三個優勢產業”,策劃和引進建設一批支柱型、稅源型產業項目,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三個200億級產業集群。
在統籌城鄉協調上狠抓落實。加快推進城市功能突破。持續放大菏澤主城區與定陶區一體發展的杠桿效應,更大力度打造萬福新城、汽車小鎮、中小企業創業集聚區、老城區四大產城融合發展平臺,強化城市發展產業支撐,加快促進新老城區空間、功能深度融合,不斷增強城市聚集、輻射和帶動作用,全力助推創建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交通要區突破。交通是促進城鄉協調、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加速器”。定陶區將統籌對外交通、城鄉交通協調發展,加快推動航空、高鐵、鐵路、公路、水運“五網融合”,構建內暢外聯、互聯互通的立體交通體系,全力打造區域物流中心、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突破。定陶區將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推動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持續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加快推進“兩新”融合發展,穩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把農村打造成農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在增進民生福祉上狠抓落實。五中全會提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標。“十三五”以來定陶區民生支出13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0.8%,僅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就達23.8億元,山大附中實驗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投入使用,2020年中考成績躍居全市第一,高考成績提升到全市第三。定陶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十四五”發展機遇, 全力抓好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各項民生事業。
在加強黨的建設上狠抓落實。鞏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把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菏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與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與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一體學習、一體貫徹、一體落實,堅定不移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各領域各方面,為實現后來居上、突破菏澤奮斗目標展現定陶擔當、作出定陶貢獻。